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又名复发性特发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临床特点是浅静脉炎呈游走性,迁徙于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一、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
1、中医学认为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由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蕴久化热,湿热瘀血留滞;或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
2、 现代医学
对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原因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注意到该病与某些疾病有密切关系。
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的体表现象。
许多学者都同意本病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肿的早期表现。原发性癌肿的部位涉及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是与胰腺体尾部的癌肿关系密切。
第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
开始是呈现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后均发生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种演变,是整个病程中病变活动阶段的临床表现,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
第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表现。
约有1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肢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引起肢体水肿、发凉 ,表面有扩张的毛细血管或出血点,自觉肢体发麻、沉重无力。这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身所致的血液凝固性亢进,静脉内形成血栓,闭塞管腔所致;也可能与激素的副作用有关。
第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可为白塞病血管病变之一。
有报道102例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并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静脉血栓占70%,以浅静脉炎多见,且具有复发性。下肢深静脉、上下腔静脉,甚至肝静脉均可发生急性血栓形成。
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机制
中医学认为是由湿热或寒湿之邪外侵,蕴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瘀血留滞与脉络所致。亦可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脉道瘀阻而发病。
各种损伤因素作用于静脉壁,使其遭受损伤,静脉内膜受损形成血栓,并迅速导致浅静脉壁炎症反应,一般不累及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消退后,血栓发生机化,经历机化和再管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局部可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受累静脉可再通。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所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