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部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病。
我国传统医学中无此病名,依据其临床证候可归类于“肋痛”和“胸痹证”等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一部分,19世纪初伴随着人们对整体静脉血栓疾病的认识而逐渐深化,最后由Mondor具体描述而确定诊断名词,因此临床又常称为Mondor病。
一、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
中医认为:多由神志郁闷,喜忧易怒,情志内伤,复感寒湿外邪或胸腹皮肉挫唳至肝气郁结,湿热内蕴,气滞血瘀互结,致脉道瘀阻不通,而致本症。
西医认为:造成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
患者精神不舒畅,情绪低沉、内向;
平素缺乏体育锻炼,突然承受重体劳动,身体肥胖,上肢过度用力牵拉或胸腹部出汗后遭受寒冷侵袭,或受挫、撞等外伤,直接损伤胸腹部浅静脉血管壁,造成静脉壁损伤而致此病。
二、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1、多在患者抬臂上举或胸腹伸展活动时,感到胸腹壁疼痛而发现。
2、可见胸腹壁一侧出现1条或2条,最多者有4条静脉呈现红、肿改变。
3、触诊可沿红肿区摸到有明显触痛的硬韧条索状物,也有串珠样硬结。
4、上臂上举或大范围活动时,或胸腹壁扩伸时,病侧胸腹壁疼痛明显加重,因受累静脉不同,可呈现直线状或迂曲状。
5、开始较柔软,随后即增硬。条索状与皮肤黏连与深部组织无黏连,可推动。通常病变静脉与正常静脉无明显界限,用手绷紧病变静脉皮肤时,可见覆盖受累浅静脉之皮肤呈凹陷浅沟,条索状改变尤为明显。
6、胸腹部血栓性浅静脉炎,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淋巴结也不受累。
7、当病变经治疗或自然缓解后,受累静脉表面皮肤可有暗灰色色素沉着,3周内病变部位常有轻压痛,受累静脉可间断样变软或消失。
8、临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一般无明显升高,少数患者血沉略增快。
三、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诊断
本病多发于青、中年人,胸部有牵拉扭挫等外伤或手术史。胸腹壁自发性疼痛,可显见直线形或迂曲状静脉,触之疼痛、硬韧,呈条索状或结节状。患侧上肢高举或胸腹壁过伸时疼痛加重,并可沿条索走行部位出现弓弦状凹陷浅沟。
体检可见一侧胸腹壁有支线状或迂曲状,红褐色静脉显现,有明显压痛。患侧上肢上举或胸腹壁过伸及咳嗽、深吸气时使患部疼痛加重,患部可有弓弦状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