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治疗
文章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点击次数:
一、
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是血栓性浅静脉炎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类型
在下肢发生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分支。
临床所见主要是单独侵犯一条浅静脉。
沿着肢体的浅静脉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灼热;
常可摸到硬结节或硬性索状物,有明显压痛,有时伴有患肢肿胀。
当浅静脉周围出现大片状炎症反应时,则为静脉炎及其周围炎,是明显的湿热蕴结。
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患处静脉炎症吸收消退后,局部皮肤遗留色素沉着和无痛性硬性索状物;
有时这种血栓静脉纤维性变化,往往遗留微痛感觉,需要1~3个月之后才能消失。
二、
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湿热证和瘀结证。
其病机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辨证论治一般分为湿热型(急性期)和瘀结型(慢性期),其病机为气血运行滞缓,脉络闭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急性期加用清热利湿的药物,慢性期加用软坚散结的药物。
临床上的关键问题,是注意了解和掌握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病原因和病变性质,这对正确判断病情、合理制定治疗方案、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1、湿热证(急性期)
⑴、主证:
患部浅静脉疼痛、发红、肿胀、灼热,有硬条索状物,压痛明显,或红斑硬结此起彼伏。
严重者在浅静脉周围出现大片红肿区,或有肢体肿胀,伴发热,口渴不欲饮。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⑵、 治法: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⑶、方剂:
采用特色中药加减方剂,规范治疗。
2、瘀结症(慢性期)
⑴、主证:
局部遗留有硬结节或硬索条状物,皮肤有色素沉着,不红不热,针刺样疼痛。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
此型见于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
⑵、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⑶、方剂:
采用特色中药加减方剂,规范治疗。
对于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疼痛较重的患者,可配合应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