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的早期临床表现,除了肢体表面可以看到的纡曲、扩张、伸长的静脉血管外,往往没有其他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一般要经过数年至十年不等),病情的进展和加重,导致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患肢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以及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如皮肤色素沉着、脱屑、痒感、皮下组织硬结等,下肢静脉曲张发展到晚期可发生下肢瘀积性皮炎,继发感染或轻微外伤后形成久治不愈的瘀血性溃疡。
下肢静脉系统是由浅静脉(大、小隐静脉)、深静脉及连接浅深静脉的交通支沟成。浅、深静脉及交通支内均有完整的瓣膜,静脉瓣膜有单向开放和完全关闭的功能,从而保证了静脉血液由浅向深、自远而近向心脏回流的流向。任何原因导致任何节段静脉的瓣膜关闭不全时,都将引起静脉逆流,最终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大隐静脉远端主要是经踝部交通支向深静脉回流,因此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的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一般没有小腿肿胀,或在活动后仅有小腿远端轻度肿胀。当交通支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静脉血液严重倒流,远端静脉压极度增高,故患者可出现小腿明显肿胀,小腿足靴区内侧或踝部因长期静脉淤血,纤溶功能异常及纤维蛋白沉积,就会发生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如色素沉着、皮炎、溃疡等。
下肢静脉曲张时,由于肢体远端静脉压力持久性增高,最终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当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到60-80mmhg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组织间蛋白液体增多,容易促使纤维细胞增生,引起皮下组织广泛的纤维变性,皮肤硬韧,汗腺和皮脂腺萎缩。高压的静脉血可使小动脉内血液黏滞,血流缓慢,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从内皮细胞间粘合质小孔露出,以及炎症性局部充血,局部色素沉着,皮肤呈黄褐色,紫暗色。
由于静脉纡曲成团,淤积的血液难以排空,因此常引起局部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肢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炎症消退后静脉壁可与皮肤粘连,静脉内可能形成静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