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淋巴水肿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复发率高,属临床疑难病症。
下肢淋巴水肿是由淋巴管解剖变异或功能障碍致淋巴液聚集在皮下组织,继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硬化、筋膜增厚、皮肤增厚。本病的形成,多因湿热或寒湿之邪侵袭肌肤,流注于下肢,或脾虚水停,致使气血阻塞不通,水津外溢发为肿胀。其发病机理是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内压升高、淋巴管曲张及瓣膜破坏,淋巴液滞留于组织间隙而导致淋巴水肿。组织间隙内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使皮肤、皮下组织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管逐渐纤维化而增厚。由于淋巴管阻塞,淋巴系统防御功能低下,易发生反复感染,而感染更加重淋巴管的病变和组织纤维化,后者又可阻碍淋巴管的再生及压迫淋巴管,使淋巴回流更为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久之,皮肤增厚、变硬、粗糙、体积增大,形成象皮肿。
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
手术、外伤、放疗、偏瘫、肿瘤压迫、丹毒等。
外伤、丝虫病、炎症刺激、肿瘤切除及淋巴管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原因所致的淋巴水肿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病,它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者可致残,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而且因患肢非常粗大,影响外观,患者多伴有压抑、焦虑等心理障碍疾病。
下肢淋巴水肿的鉴别诊断,
应与心、肝、肾、甲状腺等疾病所致的全身性水肿鉴别,注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静脉性水肿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单纯的西医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都很难收到好的疗效,并且病情易复发。
石家庄长城医院血管血栓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方法,通过内服特色中药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同时配合医用循环压力治疗,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
郭某,男,40岁,主因右下肢粗肿伴活动后肿胀5年入院。
查体发现:
右下肢自踝部至大腿处均有指凹性水肿,右小腿皮肤粗糙增厚,毛孔粗大,皮肤颜色加深,无浅静脉曲张。
双下肢周径测量膝上20cm处:左下肢52厘米、右下肢57厘米;膝下15cm处:左侧35.5厘米、右侧45.5厘米。
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双下肢深、浅静脉未见异常。
既往病史:
患有何杰金氏病史10年,曾反复做放疗;
丹毒病史10年,每年反复复发1次;
足癣病史20余年。
患者存在引发下肢淋巴水肿的多种危险因素,右下肢粗肿非常严重,已发展为象皮腿。
入院诊断:
右下肢淋巴障碍性水肿。
入院治疗:
给予利水消肿,促进下肢淋巴回流及特制中药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等综合治疗,右下肢水肿消退明显;治疗2周后,右下肢粗肿好转,右下肢膝上20cm处55cm、膝下15cm处42cm;活动后右下肢粗肿未出现加重。根据患者病情日久,气虚血淤等症候,调整治疗用药,配以益气活血等中药治疗。
患者右下肢粗肿继续好转,4周后右下肢周径测量:膝上20cm 53.5cm 膝下15cm 3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