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溶栓疗法治疗下腔静脉滤网血栓闭塞完全再通1例
——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3卷 第9期
文章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点击次数:
【关键词】慢性溶栓疗法;深
静脉血栓;陈旧性血栓;血栓完全再通
李某,女,50岁,秦皇岛人,已婚,职业检验师。
2005年4月4日15:10 主因双下肢站立后憋胀不适1年半而于门诊以“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入院。
既往病史:
1年半前,因感冒发热卧床休息两天后,骑车上班途中自觉右下肢小腿疼痛、憋胀不适,且渐加重,经当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①肺炎;②右侧腘静脉血栓形成。
行“下腔静脉滤网放置术”,术后3天突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并咯血,同时左下肢开始明显肿胀且继续加重,经检查诊断为“肺栓塞、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遂给予尿激酶50万单位,肝素钠200mg等静点,经过治疗1周,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咯血症状消失,遂转往北京协和医院,继续溶栓、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发现嗜酸细胞异常增高达40%以上,转入该院普通内科继续溶栓、抗凝治疗,并口服强的松30mg/日,3天后嗜酸细胞指标降至正常并渐减强的松至停用。下肢疼痛消失但憋胀不适未见明显变化。此后又经血管内科、外科多位专家诊疗均认为“静脉血栓无法再通”,建议口服华发林抗凝并根据INR值调整剂量,使INR值维持于1.8-2.5之间。
为求进一步诊治慕名而来我院。
入院时查体:
T36.3℃、P68次/分、R19次/分、BP120/60mmHg;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瘀斑、瘀点及出血点,心肺肝脾未见明显异常,
左下腹壁浅静脉怒张尤以站立时明显,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双侧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均无压痛;
尼霍夫征阳性、霍曼征阴性;
膝上20cm处大腿周径:左侧51.5cm、右侧50cm;
膝下15cm处小腿周径左侧右侧均为36cm。
检查静脉彩超示:
①、
双侧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②、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根据病人病史、体征、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
1、深静脉血栓形成;
2、双侧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3、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临床治疗:
住院后采用中西结合慢性溶栓疗法,即口服自拟中药十五味组成方剂(略),经自动煎药机煎药并分装,每付出药2袋各150毫升,每次1袋,每 日2次,配合静脉点滴小剂量溶栓、抗凝、降纤药物等。
用药1周后,患者自觉无明显变化,检查肢体也无明显改变。
在2005年4月12日19:00左右患者出现下腹坠痛,如欲生产状,疼痛明显,大约持续5分钟自行缓解,患者回忆说入院前及刚入院时也有同样症状出现,但现在较前几次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较前几次明显缩短(第1次大约30分钟)。
继续治疗后患者自觉双下肢站立后憋胀不适较前减轻;
共治疗3周后,左下腹壁怒张的浅静脉在站立时已经消失,查双下肢尼霍夫征阴性,膝上20cm处大腿周径左侧48cm右侧48cm, 膝下15cm处小腿周径左侧右侧均为34cm,再未出现下腹坠痛的情况。
治疗一个月后双下肢站立后憋胀不适感消失,复查静脉彩超示:双侧股静脉附壁血栓;下腔静脉吸气后血流充盈可。
继续治疗六周后,与入院时相比明显好转,患者可以连续外出4-5小时而无肢体憋胀不适感。复查彩超示:双侧腘静脉挤压后血流充盈可,轻-中度返流;双侧髂-股-腘静脉、下腔静脉均未见血栓征象。患者康复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华发林及自拟中药以防复发,出院两个月随访无反复。
[1] [2] 下一页
- 请专家帮忙--
-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便于及时指导患者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