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目前静脉血栓形成后预防肺栓塞发生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滤器也被誉为“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撑起的生命保护伞”。但是,随着临床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增多,以及滤器置入年限的延长,因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出现的弊端以及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所以,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是否需要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应当慎重选择。
李某,女,50岁,河北省秦皇岛人。
2004年初,因感冒发热卧床休息两天后,骑车上班途中自觉右下肢小腿疼痛、憋胀不适,且渐加重,经当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炎、右侧腘静脉血栓形成。为预防肺栓塞发生,行“下腔静脉滤网放置术”。
术后3天,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并咯血等症状,同时左下肢明显肿胀且持续加重,经检查诊断为“肺栓塞、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立即给予溶栓治疗,一周后肺栓塞症状消失,为求静脉血栓再通治疗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继续溶栓、抗凝治疗效果不佳,下肢憋胀不适症状未见明显变化,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内科、外科多位专家会诊后认为“患者静脉血栓无法再通,建议口服华发林抗凝治疗”。
2005年4月4日,患者专程求助于石 家 庄 长 城 医 院血管血栓科雷 小 明教授。
入院查体:
左下腹壁浅静脉怒张,尤以站立时明显;尼霍夫征阳性、霍曼征阴性;
膝上20cm处大腿周径左侧51.5cm、右侧50cm, 膝下15cm处小腿周径:左右侧均为36cm。
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显示:
双侧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明确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侧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型)。
入院治疗:
采用中西结合慢性溶栓疗法,即口服自拟特色中药配合静脉点滴小剂量溶栓、抗凝药物规范治疗。
住院治疗3周后,左下腹壁怒张的浅静脉在站立时已经消失,查双下肢尼霍夫征阴性,膝上20cm处大腿周径左右侧均为48cm,再未出现下腹坠痛的症状。
住院治疗4周后,患者双下肢站立后憋胀不适感消失,复查静脉血管彩超显示:双侧股静脉附壁血栓;下腔静脉吸气后血流充盈可,患者与入院时相比明显好转。
继续治疗6周后,患者可以连续外出4-5小时而无肢体憋胀不适感。
复查静脉血管彩超显示:双侧腘静脉挤压后血流充盈可,轻-中度返流;双侧髂- 股-腘静脉、下腔静脉均未见血栓征象。
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华发林及特色中药巩固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
对该患者跟踪回访至今,患者已经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