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除了手术、外伤后的患者,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脑梗塞、脑出血后偏瘫的患者。由于偏瘫后患侧肢体肌力下降,活动减少,致使血流缓慢,加之老年人多伴有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往往偏瘫侧的肢体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梗塞的老年患者,多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动脉硬化又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脑血管存在动脉硬化的同时,下肢动脉也同时合并有动脉硬化以及斑块的形成。
因此,在老年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情况并不少见。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细小静脉的压力增加,致使动脉压力也同时增加,这样就导致了原本因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的动脉血供减少的情况更加明显,血流速度减慢,更容易在斑块的基础上形成动脉血栓,导致动脉血管堵塞,下肢缺血症状加重。由于下肢动脉缺血加重,动脉血流减少,又会使静脉血液回流的力量下降,从而使静脉血液血流更加缓慢,这样更有利于血栓的蔓延加重,下肢肿胀的症状也将更加明显。
因此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动、静脉疾病相互影响,均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情更加严重。
在临床工作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见。
李某,男,56岁,河北省承德市人。
5年前患脑梗塞,遗留左侧肢体功能障碍。
2010年8月份出现左下肢肿胀,伴有疼痛,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朋友介绍来到石家庄长城医院就诊。
雷小明教授亲自为病人查体发现,患者左下肢以及足部明显肿胀,皮肤颜色发红,但是皮肤温度较对侧偏低,趾甲增厚。
结合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雷小明教授考虑,该患者可能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后,证实了雷小明教授的诊断,患者既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明确诊断后,给予抗凝、溶栓,稳定斑块以及特色中药利湿消肿、温阳通脉等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治疗一周后,患者下肢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消失,下肢皮肤颜色也比原来好转,皮肤温度升高,接近正常。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复查血管彩超显示: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再通,动脉血流也较前充盈,动脉供血明显改善。
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当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时,不能只单纯考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还要想到动脉是否存在问题,应积极检查提早明确诊断,这样积极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