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点击次数:
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病常见的疾病之一,诱发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多,血栓形成机制也十分复杂,涉及了局部和全身许多因素,主要的诱因包括创伤、手术尤其是下肢手术、长期卧床、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妊娠、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静脉血栓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有其自身的特点。
1、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易伴发静脉血栓形成,其主要机制类似于Ⅱ型及Ⅲ型超敏反应,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另外,患者体内持续产生针对自身细胞核抗原的自身IgG抗体,形成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关节、皮肤及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进而引起广泛而严重的小血管炎性损伤。
2、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特点
①起病隐匿,易被忽视。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多有关节痛或肌痛,另外,由于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多有全身包括下肢浮肿,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的下肢肿胀和疼痛,以致多数患者因此而错过了治疗静脉血栓的最佳时机,从而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②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
有研究表明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抗心脂抗体等是发生动脉及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狼疮抗凝物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机率是正常的6倍,抗心脂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正常的2倍,
3、病程迁延,易复发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坚持抗凝治疗中,仍会有部分患者复发静脉或动脉血栓。
4、原发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原发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
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
1、重视早期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自身疾病及使用激素等原因易被忽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所以在治疗其原发疾病时如果下肢疼痛或肿胀症状有所加重时,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预后。
2、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患者尤其要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对此类患者应注意有无肺栓塞的症状体征,对症状可疑者应及时做相应的检查,及时作出诊断并给予有效地治疗,避免发生致死性肺栓塞。
3、重视原发免疫病的治疗
免疫疾病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积极治疗原发免疫病并坚持有效的抗凝是提高预后的根本措施。
4、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以抗凝、溶栓药物治疗为主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患者有持续的高危因素存在,所以更要积极、谨慎用药,并要注意把握好相应的治疗时间。
- 请专家帮忙--
-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便于及时指导患者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