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患者杨某,男,43岁。
2011年9月23日,患者主因“无明显诱因左下肢肿胀、疼痛3年余,近20天明显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专程从福建到石家庄长城医院血管血栓科就诊。
患者自述病史3年多,起病无任何诱因,3年来去过不少医院,但始终无明显治疗效果,近20天来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右下肢也出现了肿胀、疼痛的症状,当地医院无好的治疗方法,建议患者转院。
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56次/分,律齐。双下肢胫前未及指凹性水肿,左下肢小腿可见片状色素沉着,未见溃疡,左下肢小腿饱满,压痛存在;右下肢小腿松软,无压痛,双侧腹股沟压痛存在。双下肢小腿同高周径:左侧40cm,右侧38.5cm。双侧大腿同高周径:左侧50.5cm,右侧50cm。
查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双侧股浅静脉附壁血栓形成,左侧腘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
明确诊断: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后综合症。
入院治疗:给予抗凝溶栓,活血化瘀,利湿消肿中西医结合慢性溶栓综合治疗。经规范治疗3周,患者自觉双下肢憋胀不适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结合查体比较入院前:全身未见瘀斑、瘀点及出血点,双侧腹股沟未及压痛。双下肢小腿同高周径:左侧38.5cm,右侧38cm;双大腿同高周径:左侧50cm,右侧50cm。左下肢皮肤色素沉着较入院前变浅,皮肤弹性质量较前好转。复查双下肢血管彩超显示:左侧腘静脉血栓溶解再通,静脉血管血流信号畅通;双侧股总、股浅静脉、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病例讨论:
1、无任何诱因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也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以致延误治疗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
2、该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3年余,加重并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20天。3年来,诊断不明确是治疗效果始终不佳的原因之一,治疗方案不合理则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病情发展。
3、该位患者静脉血栓发病3年,静脉血栓范围以左腘静脉为主,双侧股浅静脉可见附壁血栓,经过3周时间的规范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双下肢血管彩超证实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完全再通。
4、该位患者静脉血栓溶解再通,但由于长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静脉长期瘀血,致使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损伤。如果能够更早、更及时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损伤程度就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相关链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的是Virchow的三大发病因素,即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和血管损伤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致病。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其中某一因素可能起着主导作用。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血液的黏滞,可使血液流速减慢;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各种凝血因子的增高,又可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如下肢骨折的患者,既有血管壁的损伤,又涉及卧床制动,损伤后应激现象,血液成分的改变等,三大因素同时存在,因而患病率较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静脉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紊乱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