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栓再发风险时段 预防、低危人群、高位人群
1、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前数周是血栓再发风险最高的时段,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
2、血栓再发可以通过抗凝治疗得到预防,但也有可能发生严重或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出血。平衡出血风险和再发风险是确定最佳抗凝持续时间的先决条件,一旦出血风险超过再发风险则需停用抗凝治疗。
3、现已认识到由外科手术、创伤、制动、妊娠或服用女性激素激惹引起的静脉血栓患者属于再发低危病人。
4、而所有其他病人则被分类为非激惹性(也称原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二、近年来,新发现的再发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在持续增加,这些危险因素对血栓再发风险的影响如下:
1、静脉血栓的部位
※ 有研究表明,所有初次发作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都有再发,远端静脉血栓形成再发风险很低。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再发风险亦较低。
※ 肺栓塞患者再发风险有多高目前尚不清楚。
奥地利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结果表明,有症状的肺栓塞患者比孤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再发风险增加2.2 倍。约有60%初次发作肺栓塞的病人将有再次发作的肺栓塞的可能。
2、静脉血栓病史
※ 有多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再发风险明显增高。
有一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5 年内再发率是21.5%,而第二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5 年内再发率是27.9%。
干预试验中的结果也表明多次静脉血栓形成后再发风险明显增高。
※ 腔静脉滤器可使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1.5倍,超过10%的病人在滤器部位可发现血栓形成。
3、人群特征
※ 患者的性别也决定着再发风险的高低。
有研究证明,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再发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再发的相对风险是女性的1.6 倍。
※ 体重的增加和再发风险似乎呈线性关系也被研究加以证实。
4、疾病和药物影响
※ 癌症病人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第1 年内再发风险可增加3 倍。癌症病人终止抗凝治疗再发风险是相当高的。
转移性癌症和化疗既增加初发静脉血栓的风险,也可被视为再次发作的危险因素。
※ 代谢综合征增加发生静脉血栓风险的证据正在日益增多。
除了肥胖,目前仅对脂质紊乱进行了评估,高密度脂蛋白或载脂蛋白AI 水平高的病人具有较低再发风险。脂蛋白(a)水平300mg/L,可使再发风险增加2 倍。
※ 继续服用口服避孕药的静脉血栓女性患者,再发静脉血栓发生率比未继续服用者要高得多。
※ 持续激素替代治疗亦增加再发风险。
5、天然抗凝抑制剂缺乏
抗凝血酶、蛋白C或蛋白S 缺乏的病人估计的再发风险主要来自于回顾性分析,抗凝血酶缺乏似乎风险最高。
6、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增加再发风险的研究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初发静脉栓塞同时伴有抗心肌磷脂抗体的病人再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29%,而无此抗体的病人再发率是14%。发生于静脉血栓 后的有抗磷脂抗体病人的再发风险似乎低于发生于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有抗磷脂抗体病人。
7、升高的抗凝因子
有研究已发现高Ⅷ因子水平和增加再发风险的关联性,但在另外的研究中则证明这种关联性较弱或不存在此种关联性[19]。增加的纤维蛋白原或Ⅸ因子可能增加再发风险。
8、同型半胱氨酸
有研究结果认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再发风险1.5 倍,
※提示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的数种维生素可能有独立的促凝血作用。在校正同型半胱氨酸后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低维生素B6 水平可预测增加再发静脉血栓的风险。
9、抗凝综合标志物
抗凝综合标志物用以评估静脉血栓栓塞再发风险可能是非常有用的。基于这些标志物水平而决定抗凝多长时间的干预试验正在进行。结果将可能证明在再发风险低的病人可安全地停用抗凝药物,而在再发风险高的病人应继续给予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