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滤网闭塞再通1例
——发表于《中国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 第4期
文章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点击次数:
患者,杨某,男,60岁,承德市人。主因下肢肿胀3年余,加重2月余入院。
3年前,由于外伤后出现左下肢肿胀,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查血管彩超诊断为“左下肢
静脉血栓”,给予置下腔药物滤过网防止肺栓塞,并给予溶栓治疗。水肿虽减轻血栓仍未通。
1年半前,出现双下肢肿涨,再次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经血管彩超诊断为“双髂股
静脉血栓”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过程中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透析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下肢肿胀减轻。
2个月前,患者双下肢肿胀再次加重,右侧尤为明显,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省三甲医院),经彩超诊断为“双髂股静脉血栓”,给予介入取栓及球囊扩张术,并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溶栓治疗,但治疗无效,下肢肿胀无明显改善。
2004年12月3日,经人介绍就诊于石家庄长城医院。
入院查体:
T 37 ℃、P 70次/分、R 18次/分、BP 130/80mmHg;神清语利,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双腹沟处可见约10cm长的已愈合手术切口。
股三角区及沿股浅静脉走形有压痛,腓肠肌挤压试验阳性,霍曼征阳性;
膝上20cm周径:左侧52cm、右侧53cm;
膝下15cm周径:左侧38cm、右侧39.5cm。
查血管彩超显示:
双髂-股-腘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血栓-过滤网闭塞。
明确诊断为:
下肢静脉血栓,下腔静脉置滤网后下腔静脉血栓,双髂静脉球囊扩张术后髂静脉栓塞。
入院治疗:
给予中药脉痹饮及尿激酶,肝素钠等药物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
1周后,下肢肿胀开始缓解,水肿开始消退,腹壁浅静脉曲张减轻,股三角区压痛消失,腓肠肌挤压试验阴性,霍曼征阴性。
6周后,查腹壁浅静脉曲张不明显,膝上20cm周径:左侧51cm、右侧51cm;膝下15cm周径:左侧36.5cm、右36.5cm。复查血管彩超显示:双股静脉附壁血栓,双髂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股静脉附壁血栓,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轻度返流。患者出院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讨论:深静脉血栓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月后血栓机化称为陈旧性血栓,一般认为几乎不可能再通,陈旧性静脉血栓常用治疗是溶栓、抗凝及下腔放置滤过网防止肺栓塞。
但是,一旦过滤网血栓堵塞,则可使双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加重,甚至重新出现肺栓塞,也使溶栓难度增大。
目前国内外均认为陈旧性血栓及过滤网血栓堵塞后不可再通。该患者即属上述情况,经多位知名专家确定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来到
石家庄长城医院,血管血栓科采用以活血化瘀为主、清热利湿为辅的自拟中药方剂“脉痹饮”为主,辅以抗凝、溶栓药物的慢性溶栓疗法,使患者血栓得以溶通,用实例打破了陈旧性血栓不能溶通的定论。
慢性溶栓机理:血栓形成是由于创伤、肿瘤压迫等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活化、网络聚集在静脉管壁,形成白色血栓,血栓进行性增大网络红细胞形成红色血栓从而栓塞管腔。血栓中心部分多为较为疏松的红色血栓,“脉痹饮”可使红色血栓管化,使药物缓慢渗入血栓内部,裂解纤维蛋白,使血栓层层溶解,从而达到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若再配合小剂量溶栓、抗凝药物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避免了出血、肺栓塞。目前我院采用此种疗法已使许多患者获得重生,我们还将进一步对“脉痹饮”的分子学、药理学及毒理实验,以进一步观察脉痹饮的溶栓机理。
- 请专家帮忙--
-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便于及时指导患者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