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
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点击次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主要有临床辨证论治活血化瘀法、溶栓疗法、降纤疗法、抗凝疗法、解聚疗法、物理疗法弹力袜 弹力绷带、及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肺栓塞的治疗方法等。
(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辨证论治 活血化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瘀疾病,活血化瘀是治疗的重要治法,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活血化瘀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具有多方面治疗作用,调整机体功能的特点。如与溶栓疗法、降纤疗法、抗凝疗法等相结合应用,则疗效更为显著,可促进血栓消溶,消除血管炎症,促进侧支血管建立,改善血液循环障碍。
(二)
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是应用溶栓药物溶解动脉,静脉血栓或栓子,恢复血液循环,改善肢体缺血状态和下肢静脉瘀血状态。溶栓疗法应用于临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随着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溶栓疗法和溶栓药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
降粘疗法 降粘疗法是应用药物降低血液中纤维原蛋白含量,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改善血浆和血细胞比例,从而降低血液粘度的方法。应用药物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也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
(四)
解聚疗法 解聚疗法是应用血小板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在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应用血小板抑制剂,对于静脉血栓有较好的防止效果。常用药物:阿司匹林
(五)
抗凝疗法 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抗凝疗法是应用抗凝血药物降低机体的血凝过程,使高凝状态得到控制,预防血栓形成或发展蔓延,是血栓性疾病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临床上常与溶栓、降纤、祛聚等疗法并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临床常用的药物有肝素制剂和口服抗凝剂两类。
(八)
物理疗法: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患肢位置宜高出于心脏水平约20-30cm,膝关节处于微屈曲状态。急性期过后,开始下床活动,应穿弹力袜或缚扎弹力绷带,以增加静脉的回流,防止下肢水肿的加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期,引起并发症时,应常规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作为辅助治疗。
(九)
并发症的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栓塞,有较高的病死率。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及其重要,积极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明显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另外,合并高血压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以免发生脑血管意外;患有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肝肾功能不良者,应积极予以治疗,改善肝肾功能,均有助于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粘度,加速血栓的溶解、机化再通,减少复发。
- 请专家帮忙--
-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便于及时指导患者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