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目前预防肺栓塞发生常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人们对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认识水平的提高、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也逐渐被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接受,并形象地将其称为“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撑起的生命保护伞”。
但是,随着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的增多及植入年限的延长,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弊端逐渐暴露,多种并发症的出现,提醒深静脉血栓形成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常见的并发症有两大类,一类是近期并发症,一类是远期并发症。
近期并发症包括:
1、穿刺部位血肿。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多不需要清除也不需要输血,随着滤器导入系统的改进,技术操作的不断完善,这类并发症已经明显减少。
2、滤器位置不当。这类并发症比较少见,如果术前能够按要求常规进行下腔静脉造影或选择性肾静脉造影,精确定位即可避免,常见的位置不当是置于肾静脉开口处而影响了肾功能。
3、滤器张开不良。这种并发症的后果就是捕捉血栓的能力下降,以及滤器移位。需通过血管介入技术使之张开完全。
3、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2%,主要见于穿刺部位。随着滤器导入系统的改进及技术操作的不断完善,这类并发症已经明显减少,但仍约有2%。对于这些问题,发现较早、处理比较及时,常常预后较好。
远期并发症包括:
1、再发肺栓塞。尽管滤器可以捕捉绝大多数血栓,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但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腔静脉滤器能够完全避免肺栓塞的发生。可能腔静脉滤器可以捕捉较大的栓子,但小的栓子可以通过滤器,并有可能在滤器的上方或在滤器与血管形成的角落处形成血栓,并进行延伸,这种血栓很容易脱落形成肺栓塞。
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6%~11.2% ,可引起患者腰骶部疼痛、腹部下坠感,同时原有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进一步加重,继续溶栓治疗难度加大。
3、滤器移位。包括血管内移位及血管外移位,血管内移位多向心性或到达心腔内,血管外移位多见于滤器脚穿通血管壁引起,发现不及时可引起恶性事件。这类并发症通常发生在院外,且大都在手术后较长时间才发生,非专业人员很难及时发现。而且存在临床选择病人范围过宽、术前准备不足、术前、术后抗凝溶栓不足,甚至根本没有抗凝溶栓等人为因素,结果不仅使患者付出不菲的经济代价(进口滤器价格通常在2万元左右),而且还可能会遭受无谓的损伤。
石家庄长城医院血管血栓科以中药为主慢性溶栓疗法治疗陈旧性闭塞性深静脉血栓,对100例患者进行了4~10周时间的治疗,经过治疗结果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完全再通的患者共62例,占62%;部分再通共34例,占34%,治疗无效者4例,占4%。其中,2例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长达23年、19年的患者经治疗得到了彻底康复,2例曾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后下腔静脉血栓再堵塞的患者也都获得了康复,应用慢性溶栓疗法治疗期间无一例肺栓塞、出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特色中药“脉痹饮”以活血化淤为主辅以清热、利湿、消肿,是慢性溶栓疗法的主要方剂,经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对“脉痹饮”进行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肯定了特色中药“脉痹饮”具有抑制、延缓血栓形成的作用,具有明显抑制异物致炎、致肿的作用,且无毒性反应。中药为主慢性溶栓疗法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部分患者可以彻底治愈,且医疗花费相对较低,是临床目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之一,是预防肺栓塞的理想治疗方法。
——摘自《中国医药杂志》2005年4月第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