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特征
来源:石家庄长城医院 点击次数:
了解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积极配合临床进行治疗,并积极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
1、
血栓的起源:由于学演的高凝状态和血流淤滞状态,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使血小板在静脉壁损伤处和静脉瓣窦部粘附、聚集,而发生血栓形成。血栓通常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内,或者起源于髂股静脉等血流缓慢或有涡流的部位,当血栓物质继续沉着,则血栓进一步扩展和蔓延。
2、
血栓的演变:血栓是纤维蛋白和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的沉着,血栓内各种血细胞的比例与纤维蛋白的沉着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因此这些比例在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中是不同的。血栓常由白色的头部和红色的尾部组成;静脉血栓的头部较紧密,而血栓的尾部较松软,表面光滑而湿润,弹性较大。
红色血栓——多发生在血流缓慢或血流停止的部位,以静脉系统为多见,又称为凝血血栓,主要由红细胞和大量纤维蛋白组成,含有少量白细胞,呈暗红色,表面光滑而湿润,弹性较大,构成血栓的尾部。红色血栓形成早期与血管壁松散粘附,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白色血栓——多见于血液高流速系统内,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的纤维蛋白束组成,呈灰白色,质地较坚实。白色血栓也可在静脉内形成,构成血栓的头部。
混合血栓——是由血小板梁、纤维蛋白网束和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组成,形成灰红交替的圆柱状血栓,其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数量的多少,根据血流速度的不同而有差异。混合血栓构成血栓的体部。
3、血栓的转归:静脉血栓以红色血栓和混合血栓为主,主要有红细胞夹杂大量纤维蛋白组成,含有少量白细胞和血小板,呈暗红色或灰红交替。血栓形成后,如果血栓物质继续沉积,可以发生向近端扩展和向远端蔓延的继发血栓。血栓形成1天后,其表面已被内皮覆盖,白细胞为聚集血小板释放出的趋化因子所吸引,堆积在聚集的血小板周围,而聚集血小板自身发生肿胀,进而自溶;3天后纤维蛋白和红细胞即完全均质化,血栓渐变为灰色,均匀一致,体积因脱水而缩小,质地变硬与静脉壁粘连。成纤维细胞从静脉壁开始增生,大量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反应。血栓内的纤维蛋白原对纤溶酶原、纤溶酶有很大的吸附力,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之成为可溶性多肽而溶解。血栓溶解是先从内部开始,形成液体髓样结构,随之血栓的外面也发生溶解,中央形成空洞,小的血栓可以完全消融。血栓机化开始时,富含毛细血管的带有肌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的肉芽组织进入血栓内,并对其进行吞噬和溶解。生长在血栓内的毛细血管能与血管系统连接,使血栓闭塞的血管再通,上皮细胞逐渐覆盖,形成内膜化。静脉管腔虽然再通,但静脉瓣膜由于致密的纤维化而变形,瓣膜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静脉血液倒流,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难以避免。
- 请专家帮忙--
- --请输入正确的信息,便于及时指导患者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