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否有地域性?有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部分遗传基因与人种和地区有一定关系。早在19世纪初,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大发病因素,及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损伤。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检测手段的发展,这三大因素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目前已经知道,部分首次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遗传基因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并作为危险因子对待。这些基因缺陷包括抗凝蛋白缺乏、FV Leiden突变、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G20210A异常等。研究发现部分遗传基因与人种和地区有一定关系,如FV Leiden突变所致的活化蛋白C抵抗,在西方欧美国家被证实是与DVT发病最为相关的危险因子之一,但在我国FV Leiden突变甚为罕见。因此,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原因的地域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否会遗传?这个问题在临床也常被患者问起。一般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有一部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却有遗传倾向。
临床观察发现,有的父子都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有的兄妹都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等,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容易发生血栓的缺陷,如遗传性抗凝血酶Ⅲ(AT-Ⅲ)缺陷症、蛋白C(PC)缺陷症、蛋白S(PS)缺陷症、抗活化蛋白C抵抗(APC-R)、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而这些缺陷可以是遗传的,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有血栓家族史,发生血栓的年龄<45岁,血栓形成反复发作,轻微激惹即可发生血栓。因此,对具有以上特点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高度警惕疾病的遗传性,必要时可以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