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公认的发病机制有三大因素,即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和血管损伤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致病。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其中某一因素可能起着主导作用。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血液的黏滞,可使血液流速缓慢;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各种凝血因子的增高,又可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如下肢骨折的患者既有血管壁的损伤,又涉及到卧床制动,损伤后应激现象,血液成分的改变等,三大因素同时存在,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较高。
为了尽可能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常认为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
1、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因素均可导致血流缓慢、淤滞,从而促使深静脉血栓形成。
2、创伤及大面积的烧伤、长期服用避孕药、各种恶性肿瘤等均可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促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3、静脉机械性损伤(如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骨折碎片刺伤)、化学性损伤(如静脉输液大量的高渗葡萄糖液、各种有刺激性的抗生素、抗癌药物及造影剂等)、感染性损伤(如细菌血性感染)均可导致静脉壁损伤,最终形成静脉血栓。
4、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还包括老龄、肥胖及抗活化蛋白C、血型等。
老年人为什么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衰退、血液流速减慢、血液凝固度增高,往往呈高纤、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又互相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往往易形成静脉血栓。所以老年人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肥胖者为什么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肥胖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个体而言。有研究发现,肥胖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肥胖者的2.5倍和2.2倍,且肥胖女性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对危险度要略高于肥胖男性。肥胖还是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远离肥胖或者对肥胖者采取预防性的治疗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型的关系——有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ABO血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ABO血型系统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