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下肢,静脉血流滞缓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之一。
下肢静脉血液向心脏回流,主要依靠静脉瓣膜的正常功能、骨骼肌肉的不断收缩(肌肉泵作用)和胸腔内的负压吸引作用。因此,任何影响上述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静脉血流缓慢、淤滞,而为静脉血栓形成创造条件。通常导致血流淤滞状态的因素有: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以上因素均可导致静脉血流缓慢、瘀滞,因而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肌肉泵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较高。
较大的手术也与血流缓慢、淤滞有密切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患者长时间卧床、半卧位或侧卧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已被许多学者及检测手段所证实。
妇女产后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发因素。这一点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有所认识。明代张介宾著《景岳全书》曰:“产后瘀血流注......气凝血聚为患也”,以上记载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妇女产后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对后世防治和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诱发因素外,由于人体在解剖上和生理上的特殊性,也可使静脉血流减慢。如左总髂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右髂动脉骑跨压迫,又有后面的腰骶椎前顶,造成远侧的静脉血液回流较右侧相对缓慢,或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而形成静脉血栓,这一解剖学因素是造成左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右侧高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临床上所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大部分发生在左下肢。此外,静脉的瓣膜袋、腓肠肌静脉窦,也是造成静脉血流缓慢的因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与三大发病因素密切相关,但是,任何一单独因素并不足以引发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应该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